在陶瓷生產過程中,陶瓷輥棒作為關鍵部件,其表面時常會形成棒釘,這一現象不僅影響了輥棒的運轉平穩性,還可能對產品的燒成質量造成嚴重影響。那么,輥棒表面棒釘的形成究竟是由哪些原因導致的呢?
1.面釉的破碎物
在陶瓷產品的生產過程中,面釉的破碎物可能會跌落到陶瓷輥棒上,并在高溫下熔融流動,最終粘結在輥棒上形成棒釘。這些棒釘不僅難以清除,還會對輥棒的表面質量造成損害。
2.施釉線的輸送帶設計
如果輸送帶沒有配備洗釉泥裝置,釉料可能會沾染到施釉過程中的磚底,形成磚底釉痕或釉泥。這些釉痕或釉泥在窯爐內高溫作用下,同樣會粘結在輥棒上形成棒釘。
3.壓機出來的磚坯底部邊泥
這些邊泥可能會帶入窯爐并跌落到輥棒上面,經過高溫燒結后形成堅硬的棒釘。這些棒釘不僅影響輥棒的運轉平穩性,還可能對窯爐的燒成氣氛造成不良影響。
4.窯內高溫氣體中的粉塵
長期以來,這些粉塵會不斷污染陶瓷輥棒表面,逐漸形成厚厚的棒釘層。這些棒釘層不僅降低了輥棒的傳熱性能,還可能對窯爐的整體性能造成長期影響。
陶瓷輥棒表面棒釘的形成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。通過加強生產過程中的控制和管理,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棒釘的形成,對于提高陶瓷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具有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