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行業內的多項研究及生產實踐表明,陶瓷輥棒在生產過程中頻繁出現的中間斷裂問題,已成為影響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。這一現象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,還可能對生產安全構成威脅。為此,本報特此對該設備中間斷裂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。
1.窯爐燒成溫度過高
首要原因之一是窯爐燒成溫度過高。根據行業規范,不同類型的陶瓷輥棒有其特定的使用溫度范圍。例如,中溫型輥棒的使用溫度應控制在1000℃以內,高溫型輥棒為1200℃以內,而高溫輥棒則不應超過1250℃。一旦窯爐燒成溫度超出這些極限值,輥棒因無法承受高溫而中斷的現象將顯著增加。
2.輥棒載重、跨度與轉速的綜合影響
輥棒在生產過程中承載的重量、?其跨度以及窯爐內的轉速也是導致斷裂的重要因素。特別是當生產瓷磚或其他規格較大的制品時,產品重量越重、窯爐內寬越大(超過2.7米)、輥棒跨度越大、轉速越快,輥棒產生中斷的幾率也隨之增大。這些因素共同作用,使得輥棒在長時間、高負荷的運轉下容易發生疲勞斷裂。
3.輥棒選型不當
選型不當也是導致輥棒斷裂的常見原因。不同規格和類型的產品對輥棒的強度要求各異。例如,生產規格為600mm×600mm以上的瓷磚產品時,應選用Φ50mm的輥棒;而對于800mm×800mm及以上的產品,則推薦使用Φ60mm或Φ65mm規格的輥棒。若在生產日用瓷或其他對強度要求極高的稀土原料產品時,未能選用超高溫型輥棒,同樣會導致輥棒因強度不足而斷裂。
4.輥棒腐蝕嚴重
長期在窯爐內運行的輥棒,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窯爐壓力、氣氛以及燃料腐蝕性氣體的影響,從而產生腐蝕。一般而言,輥棒使用超過兩個月后,其強度會逐漸下降,負荷作用下出現中斷的風險顯著增加。腐蝕嚴重的輥棒,其斷口通常齊整、斷面疏松,且斷面表層可能帶有顏色變化。
5.輥棒自身強度不足
新陶瓷輥棒在穿進窯爐高溫區后不久便發生自然斷裂,往往是產品自身質量問題所致。這類斷棒的斷口同樣齊整、斷面疏松,但斷面表層不帶顏色,顯示出明顯的材料缺陷。
綜上所述,陶瓷輥棒中間斷裂的原因復雜多樣,涉及窯爐溫度、輥棒選型、載重與轉速等多個方面。生產企業需從多個角度入手,采取綜合措施,才能有效減少輥棒斷裂現象的發生,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。